1. 流感是什么?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一般以发热、头痛、肌痛、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度,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寒、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2. 流感有哪些危害?
孕妇、婴幼儿 (5岁以下)、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为流感的高危人群,感染后危害严重,易出现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导致住院,甚至死亡的严重并发症,或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包括心脏病、肺炎、肾脏疾 病和糖尿病等,导致相应器官功能的衰竭。
3. 流感是怎么传播的?
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4. 如何预防流感?
(1)疫苗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备孕前期、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2)一般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生活办公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上臂或纸巾遮住口鼻,其后洗手;出现流感样症状时,主动自我隔离,外出公共场所宜戴口罩。
(3)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对于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可以考虑药物预防作为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来源:山东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