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U——这个离死亡最近、与生命最亲的特殊空间,每一秒都在上演生与死的拉锯战。这里的医护人员,尤其是党员医护工作者,肩负着双重使命: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党的宗旨的践行者。当洁白的工作服上佩戴着鲜红的党徽,这不仅是身份的标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刻,以专业与党性筑起一道温暖的防线。ICU党员医护群体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身处医学与人文、技术与关怀的交汇点。在高压、高强度的生死考验中,他们始终坚守党员本色,冲锋在前。
ICU的特殊性,构成了党员践行初心的独特场域。这里没有昼夜之分,监护仪的滴答声就是工作的节拍;这里没有节假概念,患者的生命体征就是最紧迫的命令。作为一名ICU党员护士,我曾亲眼见证一位老党员医生——我们的主任张怀岭,在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后,仍坚持为一名心脏危重症患者进行数小时的研究治疗。他密切监测,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方案(IABP、CRRT同步运行),患者的每一滴尿液都牵动着他的心。汗水浸透了他的白大褂,但他救死扶伤的信念没有丝毫动摇。“性命相托,全力以赴”是他的座右铭,也是我们科室恪守的箴言。“我是党员,这时候我不上谁上?”——这句朴实话语,道出了ICU党员医护的职业自觉。在抢救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党员医护总是冲锋在前。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CRRT操作……这些高风险、高难度的技术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勤学苦练。在这里,精湛医术与坚定信仰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前者是践行宗旨的基石,后者则是抵御职业倦怠、激发无限潜能的精神源泉。
党性修养在ICU的实践中,展现出独特而鲜活的形态。它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化为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深切尊重与关怀。作为一名ICU党员护士,我深知: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疾病,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与托付。将政治信仰内化为职业伦理,正是ICU党员医护的鲜明特质。疫情期间,科室的党员和非党员医护纷纷请战,主动承担气管插管、纤支镜吸痰等高暴露风险操作。一位年轻党员坦言:“面对插管时患者喷出的气溶胶,说不怕是假的。但胸前的党徽时刻提醒我,这就是我必须坚守的阵地。”这种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是党性最生动的诠释。更可贵的是,ICU党员医护在高强度工作中,始终不忘人文关怀的温度。他们牢记家属的叮嘱,体察家属的焦虑,在严格执行规程的同时传递温暖——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最细微、最坚实的实践。
ICU党员医护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在科室,党员的排班表上总是标记着最多的夜班和最重的患者;业务学习时,党员带头分享前沿文献和操作心得;团队建设中,党员主动关心同事心理状态,组织减压活动。近年来,我科室已有4名非党员护理骨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是被身边党员同事的职业精神深深打动。”
回望ICU的日日夜夜——那些被呼吸机报警声充斥的深夜,那些与死神竞速的惊心动魄,那些患者转危为安时家属的泪光……这一切都让我对“党员”二字有了更刻骨的理解。在这个无硝烟却时刻直面生死的特殊战场,党性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信仰:它是面对危重患者时,多一分坚持的勇气;是面对家属焦灼时,多一分耐心的包容;是面对医学难题时,多一分钻研的执着。当南丁格尔的仁心与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ICU相遇,便绽放出最璀璨的人性光辉。
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但只要铭记入党时高举右手许下的誓言,铭记这身白衣所承载的生命重托,我们必能在这守护生命的热土上,继续书写更多温暖而坚定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