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影灯下与生命赛跑,在诊室病房间倾听病痛之声。从2015年至今,菏泽医专附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赵弟远,已在从医路上走过十年有余。当被问及十年外科生涯是否会让人对手术感到麻木时,这位年轻的副主任给出了一个充满温度的答案:“不仅不会麻木,反而愈发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厚重与神圣。”

赵弟远的从医契机,源于童年时的一份温暖记忆。“小时候,我看到医生为亲人解除病痛,那种被需要、被托付的感觉,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让我觉得这个职业非常神圣。”
然而,真正的医疗工作,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他说,这份职业的厚重,在实践中有了更深的层次。他分享了一个令他至今难忘的故事: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车祸导致脾破裂、腹腔大出血,情况万分危急。经过争分夺秒的手术,团队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患者康复出院时,患者的父亲,一位言语不多的老人,紧紧握住赵弟远和同事们的手,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流泪。
“那个瞬间,我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赵弟远动情地说,“我们挽救的不仅是一条生命,更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是一个完整的家庭。这份生命的重量,就是我们职业价值的终极体现。”

十年的临床历练,带给他的不仅是技术的纯熟,更是心态上的成熟与敬畏。“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而是一门充满不确定性的探索。”赵弟远坦言,“人体是极其复杂的系统,更是鲜活的生命。从医越久,越懂得敬畏。”
这种敬畏,一方面源于对生命顽强韧性的见证,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对医学局限性的清醒认知。他深刻地认识到,医生的价值,并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上为每一个生命倾尽全力的努力,更体现在人文上给予患者及家属的陪伴与支持。

基于这样的认知,赵弟远对于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处理医患关系没有捷径,核心就是‘共情’。”他认为,医生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恐惧和期盼,并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去沟通。
“技术本身或许是冰冷的,但传递技术的手可以是温暖的。”赵弟远说,“我们用精湛的技术守住生命的底线,但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真诚的关怀,去提升生命的质量,抚慰患者与家属的心灵。”
采访最后,赵弟远引用了西方医生特鲁多的铭言,为他的十年从医路作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是我职业生涯的最佳注脚。”
在他看来,治愈固然是目标,但帮助与安慰,同样是医生不可或缺的职责。这位在无影灯下奋战了十余年的外科医生,正用他的手术刀与仁心,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医学世界里,为患者点亮一盏确定而温暖的灯。